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中国在世界面前,
用万众一心的信念与决心,
经受住了这次大战大考的检验。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疫情面前,苍穹之下,
全体通大人的力量,
汇入国家与时代的洪流中,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齐心协力扶危渡厄、不负重托。
旋涡中心、奋勇舍命相撑的武汉校友
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呼吸科主任、航海医学专业1981级校友杜鹏
从1998年簰洲湾特大洪水到2003年非典肆虐,从禽流感到MERS病毒,每次杜鹏都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作为医院抗疫的领头羊、科室救治的主心骨,这一次新冠疫情爆发,杜鹏又一次坚守在工作岗位上。2月14日晚,武汉市长热线接到了一通特殊的来电。抗疫志愿车队的出租车司机张斌由于送病人就医而感染上了新冠肺炎,辗转被送到长航总医院。“杜医生,我想活。”当时张斌用微弱的声音对杜鹏说。杜鹏硬是在原本就超负荷的病房为他挤下了病床,最终竭尽全力带领医护团队从死神手里救回张斌。张斌给“市长热线”打去电话,表达了对杜鹏深深的感谢。这给杜鹏带来了莫大的鼓励,他动情地说:“其实医生是个很痛苦的职业,总为一群不熟悉的人牵挂担心、不计报酬、不顾生死。但病人期待的眼神和一句简单的‘我想活着’,就是将生命的所有希望托付给我们,那是鼓励我不断前行、勇往直前的支撑和动力!我们大部分医生都没什么惊天伟业的事情,没上过电视,也没得过勋章,但我们每个医生都是微薄的力量,当和病人一起战胜病魔之日,就是我们领取金牌之时!”
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副主任医师、航海医学专业1984级校友李平
李平是湖北本地人。“当疫情逐渐升温时,一开始保障措施还不太完善,很多医护人员面临被感染的风险。”作为疫区的医者,面对未知,李平毅然选择迎难而上,全心投入救援工作。如今,在全社会的不懈努力下,疫情终于好转,看到患者们出院的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知道,医护人员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深深地感慨,这场疫情阻击战的胜利,离不开太多人的无私奉献与共同努力。
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副主任医师、航海医学专业1984级校友张浩中
在武汉封城后,为了帮助更多的病人重获新生,早日让深掩在防护服下的面孔重绽笑容,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张浩中与这座城市共同进退、生死相守,夜以继日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面对逐步好转的疫情形势,他希望在校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学习掌握好疫情防控知识,不聚集、不慌张、相互鼓励、相互安慰,做好自身防护。
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医务处主任、航海医学专业1985级校友余波
回忆起疫情期间感触最深的事,余波表示,疫情刚开始时,医院一名护工感染上了新冠,一度病危,而她的丈夫患有残疾,孩子还年幼,她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支柱。当时,在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余波和其他专家几经会诊,历尽艰险,终于使那名护工的病情有了起色。她的成功治愈是里程碑式的,不仅给予了余波在整个抗疫过程中巨大的鼓励,而且为重症患者的治疗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医生不容易,在任何大灾大难面前医生都是走在最前面,正因为承受着这些风险,才更加突显出这个职业的崇高与神圣。”
武汉汉南区中医院副院长、航海医学专业1995级校友袁汉武
疫情期间,袁汉武负责武汉上百名新冠病人的管治工作。看到身边的同事有生病还继续坚持,有一痊愈立马又上线工作,有全力投入工作、从不提条件、排了班就上……袁汉武饱含深情地说:“英雄其实就是悲剧,我们需要的不是‘英雄’,而是千千万万个像大家一样在各自岗位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工作的普通人。在祖国危难的时候,发挥专业特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是学医人的誓言,更是医者的责任与使命!”除此之外,他还强调要关注病人的心理治疗,“除了要治愈病人身体上的疾病,我们更要保障他们精神上的安稳。”
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主治医师、医科2006级校友车元
疫情刚开始时,不少病人很恐慌,需要医生们做大量的沟通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义不容辞”车元说。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他们的贴身衣物一遍遍地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为了节约紧张的医疗资源,上班时间大家基本上都不喝水也不吃东西。有一天下午,我实在撑不住了,低血糖发作。同事们第一时间帮我脱下厚重的防护服,喂我喝葡糖糖水。”车元感慨道:“人的潜力无穷大,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但是内心总有一股力量激励着我继续奋斗。”
逆流前行、展现巾帼力量的如东校友
医科1997级校友缪亚琴是如东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南通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就是她和其他专家们在基层发热门诊会诊时发现的。作为江苏省第五批医疗队成员,在接受了系统的安全防护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培训后,缪亚琴前往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进行支援。进舱第一天,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她14个小时没有吃喝。缪亚琴说:“很激动、很有幸能作为医生为国家出点力,家人也很支持自己。国家有难,我们作为医生责无旁贷,‘医者仁心’就应该在这个时候得以彰显!”
护理学专业2007级校友李慧和2009级校友桑合珍是如东县人民医院主管护师,疫情期间,她们在黄石大冶市人民医院收治重症病人的一病区工作。在大冶,她们相继出现了水土不服,但始终克服身体不适坚守在一线。“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面部被包裹得只剩下双眼,整个脸被挤压的那种疼痛无以言状。”李慧说,“一个班下来脸上都是勒痕,红肿又火辣辣的,鼻腔里也干躁得很。”除了打针、挂水、喂药,她们还要负责帮助病人打水、喂饭、擦身子、换尿不湿等,既是护士也是护工,下班的时候全身都湿透了。桑合珍家里有两个女儿需要照顾,而身为党员的老公也报名加入了单位的“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抗疫期间,李慧和桑合珍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决心请党组织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考验自己。“疫情一天不退,我必战斗到底”。
如东县人民医院护师、护理学专业2015级校友叶青青是如东县援鄂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她和主管护师、护理学专业2009级校友阚冬英一同参与支援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阚冬英说,当半夜接到领导电话时,她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因为我心里早就做好了去前线的决定”。医院领导隔三差五来电叮嘱她们注意自身安全;家乡爱心人士给她们送来了慰问金和物资;无数条鼓励和关爱的信息让她们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叶青青刚过哺乳期不久,还没来得及适应工作状态的她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常常会感觉呼吸不畅,半夜巡视病房时也会觉得头晕眼花,但她都咬牙坚持了下来。“作为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既是义务也是责任。”
如东县中医院护师、护理学专业2014级校友俞陵彬和管晓盈抗疫期间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负责支援。每天,俞陵彬不仅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还要为病人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情绪疏导和支持。“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是俞陵彬的从业格言。每天脱下三层手套,手都是发白浮肿的,但俞陵彬知道,既然选择了出征,就要拿出共产党员的毅力来,不畏艰难,这也深深鼓舞了同行的管晓盈。支援期间,管晓盈在入党介绍人俞陵彬的见证下,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火速递交给了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是我多年的愿望,为此我一直在努力,这次来到武汉,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我一定不负所托,圆满完成支援工作,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递交满意答卷。”管晓盈表示,递交入党申请书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既是请战书,也是自己的决心书!
坚守前线、彰显无悔担当的泰兴校友
疫情发生后,钱健帮每天上午到发热门诊坐诊,晚上去做“预检”,其他时间还承担了医院很多琐碎繁杂的后勤工作,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常常忙到顾不上吃饭。家里的老母亲需要长期服药,但药吃完了,他都没有时间回家为母亲开药。“上有老、下有小,要说没有顾虑那是假的。但我是感染病科医生,此时不上更待何时?这次我是我们医院第一个上去的,也要最后一个撤下去!我的肩膀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把大家都平平安安带回家,不让一位同行者掉队!”钱健帮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当年通大老师的教诲一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也是这一次鼓励他义无反顾冲锋一线的信念与力量。“一路走来,虽然艰辛,却也充实。因为我们是和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
——泰兴市人民医院医生、医科1980级校友钱健帮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
——泰兴市人民医院医生、医科1987级校友薛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蔓延,我和妻子携手一线,共同抗疫!感谢母校当初的培养!我们始终牢记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泰兴市人民医院医生、医科1997级校友季国
“寒冬即将过去,春天也会如约来临!同呼吸、共命运,共克时艰、抗击疫情,让我们一起加油!”
——泰兴市中医院医生、医科1997级校友黄芳
“尽微薄之力,愿大家平安健康!等春风十里,四月花开!我在泰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泰兴市人民医院护士、护理学专业2008级校友杨美玲
“因为有爱,因为有信念,我们一定能战胜病毒!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泰兴市人民医院医生、医科2009级研究生校友闫坤峰
科研攻坚、火速助力一线的上海校友
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上海校友会名誉会长、医科1978级校友樊嘉第一时间指示其担任主编的《上海医学》《中国临床医学》,面向全国策划组稿“新冠肺炎防控专栏论文”,并由《中国临床医学》编辑部主任、医科1999级校友贾泽军担任专栏策划,由原《南通医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现《同济大学出版社》医学编辑部主任、医科1982级校友沈志宏担任专栏顾问。通过借助刊网联合以及多媒体融合平台即时展示、传播和共享新冠肺炎防控最新科研成果,能够“将论文发表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第一线”,发挥科研学术力量硬核助力一线抗疫,获得了广大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第一批驰援武汉的逆行勇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医科2001级校友魏博大年三十晚就赶到武汉,支援汉口医院。火神山医院建成后,他又迅速转战至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目睹了快速建院和高效率物资筹备,以及在党员带头下大家尽心尽力地工作,为患者解除病疾,耳闻康复中的患者对党和国家不绝的感谢和称赞,让我领悟到:为人民服务所获得的那份荣耀,是任何其它物质所不能比拟的!也由此坚定了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在抗疫一线,魏博英勇奋战、战绩突出,以实际行动接受了组织考验,火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鼓舞人心、传递战疫强音的南京校友
疫情期间,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2002级护理系校友李晓棠一直工作在急诊预检分诊岗位,参与发热病人及急性疾病病人的筛查与分诊工作。大年初一,得知江苏第一批医疗队连夜赶往武汉的消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组织创作了歌词。同在抗疫一线的李晓棠看到歌词后有感而发,连夜进行了谱曲,形成了感人至深的抗疫歌曲——《医无反顾》。她说,看到一批批白衣战士不计报酬、不顾生死地奔赴前线,感到特别自豪,要用歌曲记录这次的“战疫行动”,迎接前方的英雄凯旋!
草长莺飞,繁花吐蕊。
历经76个不眠之夜,
饱经磨难的武汉终于重启,
城市的生活节奏正在复苏,
街头巷尾再现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当时,
请战书上的一枚枚鲜红指印,
是一颗颗怦然跃动的医者仁心;
如今,
陆续重燃的一家家人间烟火,
是一片片青郁葱茏的盎然生机。
在这场突然来袭的全民战“疫”里,
致敬每一个曾经为守护生命拼尽全力的你。
杜鹏。
李平。
张浩中。
余波。
袁汉武。
车元。
缪亚琴。
桑合珍和李慧。
叶青青和阚冬英。
俞陵彬和管晓盈。
钱健帮、薛枫、季国、黄芳、杨美玲、闫坤峰。
樊嘉院士指导组稿“新冠肺炎防控专栏”。
魏博。
李晓棠。